课题三、地球工程的综合影响评估和国际治理架构

3.1基于地球工程方案模拟情景资料,分析地球工程措施影响下的极端天气及气候事件(极端气温、洪涝及干旱)的发生频次、强度及持续时间等变化特征;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遵循气象灾害风险的可控性及风险可承受能力的要求,结合人类社会的风险暴露程度及脆弱性特征,评估地球工程情景下气象灾害风险特征及风险变化的空间格局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
3.2 根据中国当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各生产要素的生态幅度;同时基于农业数据集,构建粮食产量空间分配模型,模拟分析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历史时空变化;最后根据地球工程下的未来气候情景,采用“空间替代法”分析地球工程对农业空间格局和生产潜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经济含义。
3.3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浓度-辐射强迫-温升-影响”的因果链关系,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综合评估模型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方法,定量评估不同地球工程情景对排放空间的影响;并将地球工程与传统减排措施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可能带来的能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和局地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3.4基于地球工程情景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分析,定量化地球工程问题的信息不称性和风险性;筛选和厘清地球工程的伦理属性,构建基于伦理经济学的跨学科综合决策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权衡和整合地球工程问题的利弊与风险的科学评估方法,确立临界点和一票否决选项;同时探索信息向社会公开和有效沟通的机制以及公众参与决策、治理和监管的机制。
 
3.5跟踪国际社会对地球工程问题的研究和实验,分析地球工程方案影响的全球性和非均衡性;探索其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可行空间。结合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发展动态,对地球工程全球治理的基本框架、原则和关键要素加以分析;最后,运用地球工程的风险分析和综合决策方法,结合综合影响评估结果,为中国参与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提供对策建议。